找到相关内容863篇,用时6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西游记》与佛教文化

    诵了一遍,保他家生者安全,超脱,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。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,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。你如今空手来取,是以传了白本。白本,乃无字真经,倒也是好的。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,只可以此...诸小国以及印度各地,十七年方告成功。这只要看一下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《圣教序》,就可以一目了然了:  我僧玄奘法师,法门之领袖也。……周游西宇,十有七年。穷历异邦,询求正教。……爰自所历之国天涯,求取...

    李安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1858445.html
  • 东岩寺碑文点校本(外二则)

    天王恶检而爪牙煌煌,巨制千态万状赫赫,弘模北构而西折。观其庙宇之胜概,想夫造作之精力,盖其成者有缘,兴其非轻。山川土田,永许梵僧祭祀之需,桧柏檀松,执为比丘万代之享。鄙三尺微躯,一介儒生,愧非欧会...诣寺礼请,为开山第一任住持。此禅师,讳圆贤号月空,乃本府介休县张拦人氏。父张普信,母粟氏,年始十二入寺,衣杂礼僧。会完锦峰落发。自师住此,斫荆除砾,运料搬石,明暗无分,寒暑不避。靼肩损体,手足胼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4959020.html
  •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

    学习菩萨宁舍生命救护众生的精神。如昔二比丘过夏参佛。一一达。佛问达者:汝伴何在?答云:为不饮虫水在路自(渴死),达者恐不得见佛,遂犯虫水存命至此。佛即出金色臂看云:汝不持戒,见我何益。其在路先...行人─┤   └─悲增上───从慈悲门入   众生根机不同,入门的方法也不同。然论到圆成佛道的菩提道,信愿、慈悲、智慧三是缺一不可的。《大毗婆沙论》、《大般涅槃经》都说∶有信无智长愚痴,有智无信...

    释如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059208.html
  • 经导对中国佛教礼忏的影响——以梁《高僧传》为中心的探讨

    ------------------  注47:《中文大辞典》,No.8, P.1764. 听说现代有些经忏师,为或信众诵经时,为了节省时间,只选每部经的初、中、后数页诵之,这也许是渊源于此“转读...经典,以其余经典为修持依据其数尚少,以下略举数例以解之。  释普明 (晋代约 371-455) 以“礼忏为业”,诵“法华维摩二经”,每诵至“劝发品辄见普贤乘象立在其前,诵维摩经亦闻空中唱乐,又善神咒...

    释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1759657.html
  • 藏传佛教道次第概述

    萨埵修诵、曼扎、舍身积福、上师瑜伽。第三部分介绍了法身往生、受用身往生、化身往生、超度的往生、具备三想之往生。《大圆满宁提前行导文》是流行甚广,颇受欢迎的一部实修教课书。  3、萨迦派的道次第  萨迦派...严格要求修行,必须从小乘佛教的出离心开始学修,没有出离心就没有菩提心,没有菩提心无以转识成智,转凡成圣。不管是阿底峡的《菩提道炬论》,还是宗喀巴的《菩提道次第广文论》、塔波拉杰的《解脱道庄严论》、白珠...

    克珠群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159708.html
  • 噶陀·心的家(1)

    。轮回中有许多是自己的亲人,可是亲人死亡时,只用眼泪水是解决不了事情的,唯一对有帮助的是修行。修行是在轮回中能帮助和利益众生的事。  修行要改变心态并不容易,要靠闻思佛法来改变自己的言行。要多多...  一场场庄严的法会,荡着摄人心弦的经文梵呗,为世纪末的修行,作最后的自我净化。噶陀密法简朴、实修的门风与作为,正提供了千禧人所契合的心灵配方。她如老祖母般呵护的古远的加持力,将如源源不绝的清澈江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759912.html
  • 莒溪沉香塔和普照寺千年之迷

    看到“吴越之民,追思钱氏,百年如新”的情景。《新五代史》撰欧阳修指出:“独钱塘自五代时知尊中国,效臣顺;及其也,顿首请命,不烦干戈,今其民幸富足安乐。”北宋时曾任杭州知州的苏轼同样盛赞钱氏给吴越居民...童贯),以谢天下”。宋史上说,宋朝中期之后的祸端,“章、蔡为首恶。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,济其骄奢淫佚之志。”、“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,纵欲而败度,鲜不,徽宗甚焉。”  宋钦宗靖康元年(1126)正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5359979.html
  •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

    在他那里,理是一个绝对精神实体,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源,亦是独立于世界万物而存在的观念。程颢说:“天理云者,这一个道理,更有甚穷已?不为尧存,不为桀。人得之,故大行不加,穷居不损。这上头...两重性。张载认为,天地之性是永恒的,“聚亦吾体,散亦吾体,知死之不,可与言矣”。[81]“道德性命是长在不死之物矣,己身则死,此则常在。”[82]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456003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阶段性的发展刍议(2)

    清末民初,“经忏香火”更是普及全国,而且维系了绝大部份寺院的经济生活。  “经忏佛事”到底利弊得失如何?如果站在宗教的立场,僧众为生说法利众,固然重要;为诵经超渡,也是需要。正如水陆仪规所说:“冥阳两利”,能够“生得度”也是宗教对人间的具体贡献。  例如台湾九二一震灾之后,死亡二千余人,虽然棺木在旁,但是尸体如何搬入棺木之中?所幸佛光山云水念佛车,在诵经念佛声中,让罹难的尸体得以入殓,以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160079.html
  • 从道教看三教伦理的互补

    道德经释略》,就老子“死而不者寿”之命题论曰:“孔子所谓‘仁者寿’,老子所谓‘死而不者寿’,释氏所谓‘无量寿’,三圣人,其言虽异,其意则同。盖仁者尽性,尽性则死而不。死而不,则其寿岂有量哉!彼徒见发毛爪齿尽归于地,涕唾津液归于水,暖气归火,动转归风,而以为其人真死矣。然不知湛然常存,未尝死也。龟山杨氏有言:颜跖之夭寿不齐,何也?老子曰:‘死而不者寿。’颜虽夭矣,而所谓不,则固在也...

    姜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3060327.html